[科技苑]两米巨型稻 稻下养蛙养鸭养甲鱼真热闹
[科技苑]两米巨型稻 稻下真热闹。又到了一年一度春耕时节,现在南方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育苗、插秧,你们家的地里开始播种了吗?2018年,中国科学院的夏新界研究员,在湖南种出了罕见的巨型稻,这种水稻高两米、稻穗长、穗粒多、不易倒伏、不怕水淹。这一次,他们在稻田里进行了套养,实现生态与效益的统一。
一起来看看,这是怎么做到的吧!
甲鱼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,但是甲鱼好吃不好养。一般生态养甲鱼是在稻田里套养,可一亩稻田只能养200只甲鱼,养多了会破坏水稻,并且甲鱼也有损失。
甲鱼为什么会有损失呢?别看甲鱼外表一副呆萌的样子,可它们也是急脾气,见啥咬啥,惹急眼了,就会打群架,最后打得是遍体鳞伤,所以养多了,损失就更大了。
2018年,在夏新界的稻田里,平均每亩放了600只甲鱼。
难题被攻破了,甲鱼养得好,水稻也获得了丰收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
这些巨型稻有几个特点,扎根深,耐水淹,不易倒,而且巨型稻的种植密度比较稀,植株之间比较宽,水面下有充足的空间供养甲鱼,所以放600只也没有问题。
在巨型稻田里生活的甲鱼,不仅生活环境好,伙食上也有了提升,因为稻田水多,虫子和螺蛳也长得多,这些都是甲鱼喜爱的美味,自己吃饱了,还保护了水稻。
除了养一些甲鱼,在巨型稻田中还养了一些青蛙。
一般情况,农户们在稻田里养蛙,一亩稻田放一万只,就已经闹腾得不行了,可在巨型稻田中却养了两万只,是常规稻田套养量的两倍。
巨型稻田能多养蛙还得从水质说起。
在常规的稻田里养蛙,最大的问题就是水质问题,上万只青蛙挤在一亩的稻田里,排泄物使得水变肥,后期水稻只长个,结稻谷少。同时,水质变差,青蛙容易感染病菌而亡,所以稻田养蛙要控制数量。
而巨型稻田里除了青蛙,还放了泥鳅。
这个时候,泥鳅就可以发挥作用了!泥鳅是杂食性生物,既能吃藻类和浮萍,也能吃青蛙残余的饵料,甚至是排泄物;而且,泥鳅在游动时可以搅动水流,增加水中氧气,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。
所以在巨型稻田里套养青蛙,水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。
小编提示
每亩稻田投放泥鳅的数量,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。经验得出,每亩一万尾泥鳅比较合适。
巨型水稻结实高大的茎秆,如同天然的保护屏障,不仅能为青蛙遮风避雨,到了炎热的夏季,也成了青蛙们纳凉的“避暑山庄”。
正当记者还在拍摄青蛙时,远处传来了阵阵鸭子叫声。难道这稻田里还养了鸭子?
记者了解到,常规的稻鸭共作模式,是在秧苗期,放入小鸭子帮水稻除杂草吃虫子,到了水稻扬花前,都会把鸭子赶出去,否则鸭子会把稻穗给吃了。
可在夏新界的稻田里,既不用赶鸭子,水稻又能长得很好,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?一起来看本期科技苑!
猜你喜欢
相关内容
2019中籼稻收购价格多少钱一斤?一亩地的产值有多少?
虽然今年我省中籼稻主产区受到不利气候影响,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旱情严重,不...“科辐粳7号”脆秆水稻品种 破解秸秆还田难题
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,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。中科院...麦茬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,究竟施多少怎样施,大有学问
减施化肥,不能一减了之。林海涛副研究员提醒说,庄稼地里减少化肥和农药用...[致富经]赵建文稻田加减法,让每亩稻田收益翻两倍
[致富经]赵大米的稻田加减法。本期节目主要内容:赵建文要种水稻,却偏偏选...水稻 “一种两收” 再生稻种植效益可观!
近年来,在种植效益的推动下,我省再生稻面积迅速扩展。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