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三个误区要注意!
品牌营销,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、提升附加值的有效途径。很多人都想通过品牌的传播,取得更多的忠诚消费者,获得市场的认可。可是品牌营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根据以往的案例我们会发现,在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,出现过很多的误区,常常是事倍功半。
一个误区是“高端定位”。农产品一旦被贴上“高端”的标签,利润空间就非常可观了。比如超市里的“有机”货架上,同样是西红柿,有机的是按个儿卖,而普通西红柿就是按斤卖。所以,很多农产品经销商都会推出自家的“高端”产品。然而,“高端”必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上,而不单单是价格上。
记者近日在某展销会上见到了一款液体红糖产品,价格不菲。销售者向记者介绍,这款红糖有不少全新的功效,也有很多新的口味。但是,说了很多,这款产品作为红糖的核心功效并没有什么提升。另外,即便做成了独立包装,在便携程度上也没有普通固体红糖方便。“高端”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确需要有所区别,但是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。
比如某品牌一斤上百元的荔枝,它的个头比普通荔枝大很多,别的地方买不到;又比如同样在展会上展示的优质冬枣,甜度比苹果还要高,顾客纷纷下单。可见,“高端”产品要让顾客买账,品质要有绝对优势。
另一个营销的误区是礼品营销。在展会上,记者看到某企业销售的西瓜,独立包装,西瓜不大,一盒大概一百元,一斤大概三十多元,主攻的就是礼品方向。不少农产品销售者也看到了礼品销售的利润空间,专门设计包装,提高定价,然而销量却并不好。
礼品与一般产品不同,它承载了一部分社交功能,送的是情感。因此,礼品除了品质要稳定以外,还要匹配赠送对象的需求。比如送老年人,多数人选择保健品,希望老人健康;前面提到的礼品西瓜,里面不仅有故事画册,包装也是卡通图案——这是企业专门面向儿童市场制作的,寓意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。因此,做礼品,要考虑产品的寓意和内涵,而不仅仅是好看的包装。
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,是“特产”销售。俗话说,物以稀为贵,人无我有,无疑是提升附加值的有效方式。但是“特产”的“特色”,一定要放在大的市场里来考量。上个月,记者采访了一位水稻种植户,他准备把自家的大米打造成“特产”进行售卖。销售者介绍,这款米种植在有机稻田里,有当地最好的水源和光照条件,经过测试,其中的矿物质含量也比当地其他地区略高。虽说与当地其他品种相比,品质更好,但是放在全国的大米市场上,就显得普通了。类似的还有曾经一度火爆的“黑猪”产品。虽然产品有特点,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养殖,对一个村,一个乡镇是特产,放到全国的大市场上,就不是特产了。
食品安全、健康需求、生活条件的改善,让人看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广阔空间。但是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,不要走入以上的误区。
猜你喜欢
相关内容
农产品品牌应该如何打造?“品质+特色”是最强助力
品牌的出现,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,对推动各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的...申请“三品一标”认证 农产品穿上“金嫁衣”拓宽“致富路”
编者按:“三品一标”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,在指导生产...农产品品牌化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
做对这件事,你家农产品将收获十倍溢价!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化道路中仍然存...创建农产品品牌六个难点
打造品牌农产品,树立一个好的农产品形象,才能更多地被市场了解和接受,但...[每日农经]新常态下的农产品品牌之路
每日农经20150206新常态下的农产品品牌之路。2014年12月,农业部发布《中国...